建筑钢模板搭建验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,其验收标准需涵盖材料质量、安装精度、结构安全及施工规范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详细的验收标准及要点:
一、材料验收标准
1. 钢模板质量
材质:钢模板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Q235或Q345钢材,表面无裂纹、锈蚀、变形等缺陷。
厚度:模板面板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为3-6mm),偏差不超过±0.5mm。
焊缝质量:焊缝应饱满、无夹渣、气孔,焊脚尺寸符合设计要求,并通过超声波探伤检测(关键部位)。
防腐处理:钢模板表面需进行防锈处理(如喷漆、镀锌),涂层厚度均匀且无脱落。
2. 连接件与配件
螺栓、螺母:规格需与模板匹配,螺纹无损伤,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(如8.8级高强螺栓)。
销钉、楔片:应完整无缺损,材质为合金钢或45#钢,表面硬度达标。
支撑系统:钢支撑(如钢管、型钢)需平直无弯曲,焊缝质量合格,防腐处理到位。
二、安装精度验收标准
1. 模板尺寸偏差
长度、宽度:允许偏差±3mm(大模板可放宽至±5mm)。
对角线差:不超过对角线长度的1/1000,且≤5mm。
平整度:用2m靠尺检查,面板表面凹凸差≤2mm。
垂直度:单块模板垂直度偏差≤3mm/m,整体结构垂直度偏差≤H/1000(H为结构高度)。
2. 拼接与连接
接缝宽度:相邻模板接缝处高低差≤1mm,缝隙宽度≤1.5mm(需用密封条或胶带封堵)。
螺栓紧固:螺栓拧紧力矩需达到设计值(如M16螺栓扭矩≥70N·m),无漏拧、松动现象。
销钉固定:销钉应完全插入孔内,楔片紧固到位,无松动或脱落。
3. 预埋件与预留孔洞
位置偏差:预埋件中心线偏差≤5mm,预留孔洞中心线偏差≤10mm。
固定牢固性:预埋件需与模板可靠连接,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移位。
三、结构安全验收标准
1. 支撑系统稳定性
立杆间距:符合设计要求(如≤1.2m),立杆底部需设置垫板或底座,防止沉降。
水平杆、剪刀撑:按方案要求设置,水平杆步距≤1.5m,剪刀撑间距≤6m,确保整体刚度。
承载力验算:支撑系统需通过计算验证,满足混凝土浇筑时的荷载要求(包括施工人员、设备荷载)。
2. 抗倾覆措施
高大模板: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的模板需设置缆风绳或连墙件,防止倾覆。
边坡支护:模板靠近边坡时,需检查边坡稳定性,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。
四、施工规范验收标准
1. 模板清理
表面清洁:模板内无杂物、木屑、油污等,脱模剂涂刷均匀(禁止使用废机油)。
接缝处理:接缝处需用胶带或密封条封堵,防止漏浆。
2. 保护层控制
钢筋保护层:通过垫块或马凳控制,偏差≤设计值的1/4(如设计保护层25mm,允许偏差≤6.25mm)。
预埋管线保护:管线与模板间距≥30mm,防止挤压变形。
3. 验收程序
自检:施工班组完成安装后需自检,填写自检记录。
专检:项目质检员按规范抽查,合格后报监理验收。
联合验收:监理、施工、设计单位共同参与,签署验收文件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整改措施
1. 模板变形
原因:材料质量差、支撑不足、野蛮施工。
整改:更换合格模板,加固支撑系统,严禁重物撞击。
2. 漏浆
原因:接缝不严、密封条老化。
整改:重新封堵接缝,更换密封材料。
3. 预埋件移位
原因:固定不牢、混凝土冲击。
整改:重新定位并加固预埋件,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。
六、验收文件要求
1. 材料合格证:钢模板、螺栓、支撑系统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。
2. 施工记录:模板安装记录、螺栓紧固力矩检测记录、支撑系统验算书。
3. 验收报告:监理单位签署的验收合格文件,附影像资料(如模板垂直度测量照片)。
总结
建筑钢模板搭建验收需严格遵循“材料合格、安装精准、结构安全、规范施工”的原则,通过量化指标(如尺寸偏差、垂直度)和程序化验收(自检、专检、联合验收)确保质量。对于高大模板等高风险工程,需加强监测和应急预案,保障施工安全。
云南钢模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