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季施工时,楼承板防潮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具体的防潮措施及操作要点,结合施工流程和环境特点进行说明:
一、材料储存与运输防潮
1. 储存场地要求
场地硬化:储存区地面需硬化处理(如浇筑混凝土或铺设碎石垫层),避免泥土湿气渗透至楼承板。
架空堆放:用型钢、木方或预制混凝土块将楼承板架空垫高至少 750px,底部通风防潮。
覆盖防护:
上方覆盖防水帆布或彩条布,边缘用沙袋或重物压实,防止雨水渗入。
若储存周期较长,可在板间铺设防潮纸或塑料膜,减少板材直接接触潮气。
2. 运输过程防护
运输车辆底板需清洁干燥,可铺设橡胶板或塑料布隔离湿气。
楼承板装车后用防水布严密覆盖,并用绳索固定,避免运输途中雨水冲刷或颠簸导致板材变形受潮。
二、施工前准备工作
1. 基层处理
钢结构檩条或钢梁表面需干燥、无积水,施工前用干布或吹风机清除表面浮锈、油污及冷凝水。
若基层含水率过高(如雨天后),可采用烘干设备(如热风机)或等待自然晾干,确保基层干燥度符合施工要求(通常含水率≤9%)。
2. 楼承板检查与预处理
安装前逐块检查楼承板,剔除变形、锈蚀严重或表面潮湿的板材。
对轻微锈迹或潮湿板材,用砂纸打磨除锈后,涂刷防锈漆和面漆(需选用快干型防潮涂料),待完全干燥后再安装。
三、施工过程防潮措施
1.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
优先施工屋面或楼层边缘易受潮区域,形成局部封闭空间,减少雨水侵入。
雨天或空气湿度大于 85% 时,暂停楼承板铺设作业;若遇突发降雨,需及时停止施工,对已铺设但未固定的板材进行覆盖保护(如临时铺设防水布)。
2. 板缝密封与排水
楼承板铺设时,板与板之间的搭接缝需严密对齐,采用专用夹具或点焊固定,避免缝隙积水。
在楼层边缘或较低处设置临时排水坡(坡度≥2%),并预留排水孔,确保雨水及时排出,避免在板面积水。
3. 焊接与紧固件防潮
焊接作业需在干燥环境下进行,若母材或焊条潮湿,需烘干处理(焊条烘干温度按规范要求,如碱性焊条需 350-400℃烘干 1-2 小时)。
螺栓、铆钉等紧固件需保持干燥,安装前清除表面锈迹和水汽,可涂抹黄油或防锈油脂防止锈蚀。
四、雨后处理与质量管控
1. 雨后复工检查
降雨停止后,先检查储存区楼承板的防潮覆盖情况,对受潮板材进行干燥处理(如自然晾晒、擦拭或烘干),并重新检验质量。
清理施工区域积水,对已铺设的楼承板表面进行清扫和干燥,重点检查板缝、焊点是否锈蚀或松动,必要时补焊或更换板材。
2. 湿度监测与记录
在施工现场布置湿度计,实时监测环境湿度和板材表面含水率,当湿度超过临界值(如 80%)时,启动除湿设备(如工业除湿机)降低空气湿度。
做好施工日志,记录每日天气、湿度、施工部位及防潮措施执行情况,便于追溯和质量管控。
五、成品保护与后续施工衔接
1. 临时覆盖保护
楼承板铺设完成后,若后续工序(如钢筋绑扎、混凝土浇筑)无法及时跟进,需对板面进行全覆盖防护,可采用塑料布或彩条布覆盖,防止雨水、杂物污染板面。
严禁在未凝固的混凝土楼承板上积水,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膜,养护期间确保板面干燥。
2. 防潮层施工
若设计有防潮层要求,可在楼承板上方铺设防潮膜(搭接宽度≥250px,并用胶带密封)或涂刷防潮涂料(如聚氨酯防水涂料),形成完整防潮体系。
六、安全与应急措施
雨季施工需加强钢结构及楼承板的防滑措施,如在作业面铺设防滑垫、设置安全扶手等,防止人员滑倒坠落。
提前制定雨季施工应急预案,储备足够的防水布、沙袋、排水泵等应急物资,遇暴雨等极端天气时,及时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,确保施工安全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减少雨季施工中楼承板受潮风险,保障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现场条件和设计要求,灵活调整防潮方案,并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。
云南钢模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