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合钢模板因其强度高、周转次数多、可灵活组装等特点,在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。但其安装过程涉及高空作业、重型构件吊装及复杂支撑体系搭建,存在坍塌、坠落、物体打击等安全风险。为确保施工安全,需严格遵守以下安全要求:
一、施工前准备阶段的安全要求
1. 人员资质与培训
·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:
模板安装工、架子工、起重信号工等需持有住建部门颁发的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》。
定期复审(每2年一次),确保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符合最新标准。
· 三级安全教育:
公司级: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、企业安全管理制度;
项目级:熟悉施工现场危险源(如高空坠落、触电)及应急预案;
班组级:掌握组合钢模板安装操作规程、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。
· 专项安全技术交底:
由技术负责人向作业班组书面交底,明确模板设计荷载、支撑体系稳定性要求及关键节点施工方法。
交底内容需包含“模板安装顺序”“对拉螺栓拧紧力矩”“斜撑固定角度”等具体参数。
2. 现场勘查与方案编制
· 危险源辨识:
检查作业区域是否存在高压线、地下管线、不稳定边坡等隐患。
评估周边交通、人员流动对模板吊装的影响。
· 专项施工方案:
编制《组合钢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》,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、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。
方案需包含:
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书(如立杆稳定性、对拉螺栓承载力);
高空作业防坠落措施(如操作平台、安全网);
应急预案(如坍塌、火灾的救援流程)。
· 安全防护设施验收:
安装前检查安全网、防护栏杆、洞口盖板等是否完好,并留存验收记录。
3. 材料与设备检查
· 模板及配件质量:
检查钢模板厚度(≥2.5mm)、焊缝质量(无裂纹、夹渣),对拉螺栓直径(≥M12)及螺母滑丝情况。
淘汰变形、锈蚀严重的模板,禁止使用断裂的扣件。
· 起重设备合规性:
塔吊、汽车吊等需经检测合格(有效期内的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》),司机、信号工持证上岗。
检查吊索具(如钢丝绳、卸扣)磨损程度,严禁超载使用(如单根钢丝绳承载力需≥模板重量1.5倍)。
· 个人防护用品:
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帽(抗冲击性能≥4900N)、安全带(双大钩五点式)、防滑鞋(鞋底花纹深度≥1.5mm)。
二、安装过程中的安全要求
1. 模板吊装安全
· 吊点设置:
模板吊装前需设置4个及以上吊点(对称分布),吊点与模板重心垂直对齐。
严禁使用钢筋钩代替专用吊环,吊环需与模板主肋焊接牢固(焊缝长度≥80mm)。
· 信号指挥:
吊装时设专人指挥,使用对讲机或哨子传递信号,确保司机、信号工、挂钩工视线沟通无障碍。
模板起吊离地面200-300mm时暂停,检查吊索具及模板平衡性,确认无误后再继续提升。
· 作业半径管控:
划定吊装作业危险区(半径≥塔吊最大回转半径的1.2倍),设置警戒线并安排专人监护。
禁止在吊物下方停留或穿行,六级以上大风(风速≥10.8m/s)时停止吊装。
2. 高空作业安全
· 操作平台搭建:
使用钢制脚手架或专用操作平台,平台宽度≥800mm,满铺脚手板并固定。
平台外侧设置1.2m高双道防护栏杆(上杆高1.2m,下杆高0.6m)及180mm高挡脚板。
· 安全带使用:
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,安全带应高挂低用(挂钩点高于作业人员腰部)。
在无可靠挂点的位置,需设置生命绳(直径≥9mm钢丝绳)或速差自控器。
· 防物体打击措施:
模板拼接时,小件工具(如扳手、螺丝)放入工具袋,严禁抛掷。
模板下方设置水平安全网(网目≤100mm),网底距模板垂直距离≤5m。
3. 支撑体系稳定性控制
· 立杆基础处理:
立杆底部需设置垫板(厚度≥50mm木板或槽钢),垫板长度≥2跨立杆间距。
软土地基需夯实并浇筑C20混凝土垫层(厚度≥100mm),防止立杆下沉。
· 立杆与横杆连接:
采用可调托座(U型托)时,托板厚度≥5mm,插入立杆长度≥150mm。
横杆步距≤1.5m,立杆间距根据模板荷载计算确定(一般≤1.2m)。
· 斜撑与剪刀撑:
模板高度≥4m时,需设置连续斜撑(与地面夹角45°-60°),斜撑间距≤6m。
剪刀撑沿模板高度连续设置,与立杆连接点距主节点≤300mm。
· 对拉螺栓加固:
对拉螺栓间距根据混凝土侧压力计算(如墙模间距≤600mm),拧紧力矩≥40N·m(使用力矩扳手检查)。
螺栓外露部分需涂刷防锈漆,避免锈蚀断裂。
4. 临时用电安全
· 配电箱设置:
采用三级配电、两级保护,配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(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s)。
配电箱需防雨、防砸,箱门加锁并由专人管理。
· 电缆敷设:
电缆沿模板支架敷设时,需穿管保护或使用绝缘挂钩悬挂,悬挂高度≥2.5m。
严禁电缆拖地或浸泡在水中,避免机械损伤。
· 电动工具使用:
电钻、角磨机等电动工具需经绝缘检测合格,外壳接地良好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绝缘手套,禁止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动工具。
三、安装后检查与验收的安全要求
1. 过程检查
· 班前检查:
每日作业前检查模板支撑体系、操作平台、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。
重点检查立杆垂直度(偏差≤H/500,H为立杆高度)、斜撑固定情况。
· 关键节点验收:
模板安装完成后,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、安全员、监理工程师联合验收。
验收内容:
模板几何尺寸偏差(如轴线位置偏差≤5mm,截面尺寸偏差+4/-5mm);
支撑体系稳定性(如立杆底部无松动、斜撑无变形);
安全防护设施完整性(如安全网无破损、防护栏杆牢固)。
2. 应急管理
· 应急预案演练:
每季度组织一次模板坍塌、高空坠落应急演练,确保作业人员熟悉逃生路线及救援方法。
现场配备急救箱(含止血带、消毒用品)、担架及对讲机等应急物资。
· 事故报告与处理:
发生安全事故时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保护现场并上报相关部门。
24小时内提交书面事故报告,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。
四、典型事故案例与教训
· 案例1:模板坍塌事故
原因:立杆间距过大(1.5m)、未设置剪刀撑,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集中导致坍塌。
教训:必须严格按方案搭设支撑体系,加强过程检查(如用经纬仪检测立杆垂直度)。
· 案例2:高空坠落事故
原因: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,在模板边缘行走时失足坠落。
教训:高空作业必须全程系挂安全带,模板边缘设置警示标识。
五、总结与建议
组合钢模板安装安全需贯穿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全链条管理:
1. 强化人员培训:定期开展安全技能竞赛,提升作业人员风险识别能力;
2. 推广智能化监控:在模板支撑体系关键节点安装位移传感器,实时监测变形数据;
3. 优化设计软件:使用BIM技术进行模板安装模拟,提前发现碰撞或稳定性问题;
4. 建立安全信用档案:对违规作业人员记录不良行为,限制其参与高风险工序。
通过严格落实上述安全要求,可有效降低组合钢模板安装事故率,保障施工安全与进度。
云南钢模板